top of page

疫情故事

疫情期間,每一個人都在不同的家庭、工作、社區上守護著自己的鄰舍,為搏取在口罩下的一張張笑臉。

受惠者李先生

李先生從事運輸工作,近月因身體不適,看了醫生及作驗血檢查後,發現肝酵素頗高,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不能工作。不幸地 近期確診新冠肺炎,加上病情起伏,最終辭去工作,在家休養。

現在只有太太工作 維持一家五口之生計。中心得悉李先生個案後,立刻協助李先生申請不同的抗疫物品資助及福利(佛教慈濟基金會抗疫包、富豪酒店抗疫包及大家樂有飯開計劃),以解決李先生生活上燃眉之急。李先生感謝中心社工協助,並安心休養 ,待身體復原後再尋找工作。

院舍治療助理阿強

新型冠狀病毒開始爆發之初,我以為疫情數月後便會消失,社會會回復正常。然而,疫情不經不覺已經發生兩年多,於今年2月更爆發了空前嚴峻的第五波呢!

 

我在工作時亦頻頻聽到救護車到來的警號聲,即代表越來越多舍友受感染到入院治療,令我對疫情越來越擔心。因此,我亦被調派去支援因病倒而未能上班同事,去照顧確診的舍友!我第一次正式穿上全套密封的防感染裝備時,感覺猶如機械人一樣。我特別感謝治療部的同事,指導我正確地穿上防感染裝備。

 

有一天早上,當我將一位院友扶抱轉移到輪椅時,感到貼近他額頭的手臂即使隔著保護衣亦傳來一股熱氣,疑似有發燒,加上他有咳嗽等其他新冠肺炎症狀,我即時報告護士讓他有適當的治療。一天後,他亦確診及被送往醫院治療。幸好,經過數天治療後,他已經康復出院。

受惠者賴女士

一家四口居於大埔區,丈夫從事地盤工作。在疫情下,丈夫因地盤工友相繼確診而一度停工令家庭經濟嚴重受影響。除了面對經濟壓力,患有過度活躍症的女兒亦需定期覆診及服用藥物,以穩定病情。可惜,疫情下不穩定的覆診期加上停學,一家人猶如「困獸鬥」一樣,容易發生磨擦。面對多重壓力,賴女士獲得現金券經濟援助,以幫補一家購買糧食及日用品的開支,稍稍紓緩家庭的經濟負擔。

Filling Out a Form

院舍護士陳姑娘

一場疫情,將原有的院舍生活徹底打亂。平時熱熱鬧鬧的院舍,忽然變得沉寂。疫情突然爆發,舍友及同事相繼確診,一時間院舍的人手變得相當緊張。既需要人手維持院舍運作,亦要投入更多心力關懷和照顧生病的學員,更要回復院舍外焦急等待的家屬電話。


面對這樣的情況,同事們沒有慌亂,而是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職責範圍外的工作,院舍上上下下的同事,也拿起了鍋鏟充當廚師,保證大家有飯食。同事們一日兩更,持續加班情況常有發生,每個人都變得像鐵人一樣。


連日的辛苦、超負荷的工作,雖然大家都會喊累,喊苦,但每次交更都會與下一更同事打氣,希望舍友們頂得住,身體健康。最終憑藉大家堅守崗位換來疫情最終勝利,看到舍友們變回復精靈活潑,雖苦也甜!

院舍助理服務總監阿峰 

記得2月中院舍出現了第一個確診的學員,當時院舍已如臨大敵,即時安排大清潔、隔離物資及通知舍友家屬。翌日,幸好全員快檢後無人「中獎」,暫時放下心頭大石。然而,在三天後的星期天,當我正在休假中,收到院舍的電話被告知有5位男學員發燒而快測呈陽性,我當刻立即趕回院舍打點,沒想到這只是一個開始。

病毒傳播力遠超想像,5天內受感染舍友幾何級數增加,而同事情況亦一樣。到2月底,原本有10人的社工團隊,只剩下4位社工無受感染。至於所有前線照顧同事亦只有三分一人手可以當值;護理部團隊同樣只剩下一半人手,部分同事甚至通宵達旦當值,而自己亦開始了早七晚十的生活。

可幸,不同單位的同事都願意伸出援手,調配人手及物資到院舍協助。因為在感染區的同事穿了保護衣,不方便離開,於是4人的社工團隊除了負責處理家屬查詢、安排人手,亦兼任跑腿負責送飯、倒垃圾、送物資、倒污衣、煮早餐。然而,比起在感染區內不停照顧患病學員的同事們,我們的工作實在簡單。就是這樣,就過了連續兩星期不知日夜的生活。

在這兩星期內有一件事令我最痛心及難以釋懷的事。有一天中午,收到護理院護士大叫需要搶救,當刻眼見三位護士連保護衣都未穿好,就已埋身急救那位院友,而我和另一位同事不停致電救護站及999熱線。可是,電話撥打20分鐘仍無人接聽,之後我們嘗試致電不同的消防局、報案室,用盡所有方法最後聯絡到長沙灣消防局,並安排救護車。然而,那邊箱急救的護士卻不停大喊:「支氣就快用完!!有車到未」,我就只能裝作鎮定回應:「安排中。」45分鐘後,在氧氣樽用完前終於將舍友送上救護車,可以鬆了一口氣。那一刻有如身處戰爭中一樣無助,同時感覺到生命的脆弱….

在爆疫前一星期,我開始獨自在家中小小雜物房生活,每天放工回家大清洗後休息,第二朝一早返回宿舍,周而復始,這種生活就過了兩星期。即使同住的家人都只能隔著門或用視像對話,這種「這麼近;那麼遠」的感受,真是一生銘記。

不過人在困境時,總會看到人性光輝。在我工作中看得到、感受得到。感謝每一位在最困難、最黑暗時仍堅守信念的每一位同事,即使肺炎再惡但「有信念既人係唔會倒下的」。

受惠者于伯

于伯與妻子來港多年,在香港無親無故,子女則長居內地。妻子需長期卧床,起居生活只靠行動不便的丈夫照顧。嚴峻的疫情令兩人非常擔心,不懂得使用智能電話,加上身體狀況日漸虛弱,兩人都不敢外出。義工將新鮮餸菜、食物及食物券送到家中,解決了他們不少基本生活所需,紓緩他們的壓力。

院舍導師阿心

疫情爆發期間,我感受到山莊滿滿的愛。平日同事之間可能只會在上下班時打聲招呼,但疫情其間大家更加彼此關心及支持。大家會說「早晨,今日要加油!」、「收工啦,聽日都要見!」之類彼此打氣的說話,亦更多分享自己的抗疫秘訣,不時有同事推薦營養產品及分享私家用品(密實膠袋、消毒噴霧等等),好有愛。


除了同事之間互相扶持,亦要多謝社工們,會不時為我們打氣,為我們搜購靚口罩。


第五波疫情抗疫的日子雖然辛苦,但有大家彼此支持,日子在愛中好快就過去。

單身人士宿舍職員心聲

第五波疫情急劇變化下,縱然宿舍已盡量做好防疫工作,但最後亦難逃一劫…

一個平靜下午收到同事電話通知已確診,即晚便安排宿舍職員及舍友進行快速測試。當中,發現一名舍友經快速測試結果呈現陽性,其同房舍友得悉後大為緊張。其後數天,其他房間亦有舍友相繼確診,令宿舍充斥著徨恐及緊張氣氛。

職員明知道宿舍出現擴散情況,亦可能已存在隱形傳播鏈,宿舍上下無一不擔心受到感染並將病毒帶回家傳染給年長家人或年幼小孩。宿舍的職員甚少穿著保護衣,其中一位職員表示:「唔著保護衣其實我好驚,但宿舍係舍友的家,我返工當佢地係屋企人,俾佢地見到我著成咁,擔心舍友難受…離開這個家…」有確診職員在家隔離期間,仍經常收到同事們不時關心及電話慰問。


在宿舍爆發疫情初期,各種物資如:快速測試劑、保護裝備、隔離物品均非常缺乏,感謝不同服務單位在物資及人手上緊急調配,而宿舍舍友們亦協助宿舍消毒等工作。同事們無畏無懼緊守工作崗位,充分體會到守望相助及互助互愛精神。
 

受惠者阿欣

「我一家大細五口,有三個已確診,大人確診,不能工作及照顧小朋友,令經濟、家庭都面對好大壓力。能獲派社區食肆現金券,就有如雪中送炭!」

院舍社工高姑娘

平常日子,日間的院舍飯堂是熱鬧的,晚上是寂靜的;在疫情爆發期間,日間的飯堂是偶爾迴盪著人聲,晚上是死寂的。

疫情爆發初期,負責編寫更表時,我不難留意到病假的同事漸多。由最初二至三個,變四至五個,再增加至八至九個,最後結果要安排其他同事頂替病假同事的崗位。辦公室內也缺少了其他同事的聲音,變得如自修室般寧靜。由於要實施樓層隔離,因此飯堂也少了舍友平日喧鬧的聲音。每天上班,我也是憂心忡忡地擔心有更多舍友及同事不適。因此,我總會對同事祝福:「你要健健康康回呀,明天見。」可是,時間總是悄悄地改變所有人和事,讓明天變得不再平常。

同事們、舍友們一個一個染病,在辦公室我自己一個難受地對著空無一人的辦公室,而同事們亦要隨時候命。隨著日子前進,每天清晨步入飯堂準備工作的同事愈來愈少,我每天清早對著僅有的同事,宣佈他們當日的崗位時,完全懷著送同事入戰場的心情。作為每天早更當值的社工,我深知宿舍人手比例嚴重短缺,而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同事更容易受傷,何況有些同事是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被安排到他們不熟悉的工作崗位。因此,我每天在安排同事崗位及親手送同事入宿舍時,也既心傷又難過地跟他們說聲抱歉、請他們保重及加油。

 

那時候,每天我都聽到上司提到再有同事病倒,人手再減少或翌日的人手要再想辦法調動,是憂慮的心聲。幸好院舍的上上下下都願意走到前線幫忙,亦有不少從其他單位調配到院舍幫忙的同事協助。

 

雨過後就是天晴,好不容易我終於等到第一位社工同事病癒復工,而其他的同事亦陸續回歸,重新投入工作。在飯堂又開始回復熱鬧的氣氛,我想我終於等到同事們康復回來的一天。
 

受惠者楊先生

楊先生在大埔大元邨經營辦館40年。他表示:「疫情期間,學生停學令生意額下跌一成。」他參與社區商戶現金券計劃不但可以幫助有需要家庭,亦希望藉此認識新屋邨居民,擴闊他的客源從而增加收入。

Love

受惠者兼捐助者徐先生

檔主徐先生在利東邨經營水果店超過30年,與區內很多長者及街坊相熟。徐先生表示:「參與區內不同社褔機構推動的優惠長者計劃,即使算不上是大幫助,也希望盡一點微力向長者表示一份心意。」

(截至2022年7月26日止)

bottom of page